金属杯和雪平锅的锤纹表面 真是一锤锤敲出来的吗

抖音秀 生活百科 6

十一假期出去玩的你,在逛各个城市的游客一条街时,有没有听到过打银首饰的店铺在叮叮铛铛?

再进去一看,发现银器表面敲出的坑坑洼洼的纹理,复古、质朴,富有手工感和岁月感。既有工业风的粗犷,又有匠人匠心的细腻。

这种利用锤子或专门的工具在金属表面反复敲击,形成细密或规律的凹凸纹理,从而产生独特光影效果和装饰感的操作,就是“锤纹工艺”了。

各种不同用途的金属器皿都可以敲打出这样的锤纹表面,除了上图的酒杯,下图金戒指的锤纹表面也是常见的经典款。

还有大家没少吃的老北京铜火锅上的凹凸纹——

锤纹工艺除了用小锤锤敲醒了沉睡的心灵,还会敲瘪钱包…毕竟传统手工敲打,一定会贵的是人工费。那问题来了,我们翻出自家用的“锤纹金属杯”,怎么对比着一看,感觉这手锤的味道不太对啊?

颗粒度不够明显,纹理显得很肤浅。而且十几块钱就能买到手的玩意儿,也不符合一锤一锤辛苦钱的身价……

莫非,有工业上的“大力出奇迹”时刻?

图源:自己拍的

批量制造当然可以有!请出我们的压纹机器。

把此时还杯壁光滑的金属杯套在做了锤纹的模具上,靠机器硬压着过一遍纹理,出来的就是凹凸有致的锤纹效果了。虽然不是真的捶打而出,没有原版纹理的精雕细琢感,倒也模仿出了一个氛围感!

既然可以让机器简单粗暴的压出锤纹,那可不可以让机器敲打出来,也不说是以假乱真,算是以(机器敲打的)真乱(人工敲打的)真?

这个可以有,你常用的那口雪平锅或许就是这么来的!

首先,雪平锅当然有传统的纯手工锤打款,如下图所示。

换机器模仿手工敲打出分明的纹路,也有那么些慢工出细活的味道。

但真要追求效率,还是得看压出锤纹的操作。

眼见为实,我们先看一下压纹用的雪平锅模具。

一种方法和之前做压纹杯具一样,把锅具套在有纹路的模具上,给锅具的内外都硬生生挤压出片片雪花纹得效果。

下图滋水是在做降温处理——

还有一种方法,弥补之前做杯子外表面不够明显的缺憾。如下图所示,里应外合的滚花操作,让雪平锅的锤目纹外表面更加突显。

了解过如何实现金属的锤纹效果,我们再来看粗陶茶具的锤纹表面?

答案呼之欲出,就是在陶坯半干时分,压出来的纹路,最后烧制定型。

图源:网络

可如果再掏出一个玻璃杯的类似表面,不知阁下作何感想?毕竟玻璃可没有陶瓷器的制作这么容易拿捏。

图源:自己拍的

而且产品介绍明目张胆写着锤纹玻璃杯。玻璃材质,真是捶出来的吗?真不用担心捶碎吗?

图源:网络

还得靠模具帮帮忙。

玻璃上的锤纹是没办法捶打出来的,但我们可以靠“吹制工艺”去匹配有纹路的模具。

下图是把玻璃烧到半软,一端连着气吹,软塌塌的玻璃被吹鼓起,紧贴着凹凸不平的模具表面,就服帖地做出锤纹效果了。

冷却定型后,再烧熔裁切掉吹嘴部分,搞定!

还有一种锤纹杯的进阶款——带了光滑把手的锤纹玻璃杯,咖啡馆里装柠檬水的常驻嘉宾。

我们利用玻璃本身热熔时可以粘粘乐的特性,吹制出杯身的锤纹效果后,在需要安装把手的部位将玻璃烧到半融,再粘上已经做好的玻璃把手。玻璃玻璃,随我心意,二合一,完成合体!

策划制作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出品丨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Cast 设计学硕士 著有《有趣的制造》

审核丨孙明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上一篇原来我们都“误会”午餐肉了:肉含量超高

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