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机器人老师”在合肥小学开讲

抖音秀 热点资讯 6

10 月 28 日消息,据“合肥发布”消息,10 月 27 日,全球首款进入课堂教学场景的全尺寸仿生机器人,在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的科学教育课上正式“开讲”。此举标志着由合肥本土企业研发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现了从实验室走向讲台的关键跨越。


据了解,当日下午的科学教育课以《设计我们的乐器》为主题,身高 1.4 米、具备拟人化形态的机器人“小安”作为助教,与授课教师协同配合,引导学生探索声音的相关知识。面对学生关于打击类乐器的提问,“小安”能够通过语音进行回应,并列举具体乐器名称;同时,大屏幕同步播放对应乐器的演奏视频,帮助学生直观辨识音色。在学生小组设计乐器环节,“小安”利用其视觉系统扫描记录学生完成的“乐器设计方案记录单”,并将在课后提供智能评价。

项目研发方、无论科技业务副总胡丽康介绍,“小安”科学教育机器人于今年 4 月立项,目前已完成研发并进入测试阶段。该机器人搭载了 34 自由度的灵巧硬件组件,并集成了公司自主研发的表情生成系统与人格定制引擎,使其不仅能实现与儿童的情绪同步互动,还具备专业科学教师的引导能力,可支持学生的深度学习进程。

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机器人事业部负责人孙丹丹称,前期调研显示,教育场景能有效发挥人形机器人功能,并显著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通过征集本地企业能力,最终选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团队创立的无论科技进行合作,并创新采用“联合研发 + 收益分成”模式,通过分批支付研发费用等方式,减轻了初创企业的前期投入压力。

孙丹丹强调,尽管国内已有机器人进入校园的案例,但多数仅限于一次性科普展示,真正深度融入课程体系的尚属首例。此次应用的“机器人老师”严格对标现行科学教育大纲与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并已配套开发出完整一学期的科学教育课程。未来,将在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及合肥高新创新实验小学率先开展试点应用。

展望未来,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长汪伟透露了“机器人老师”的进阶规划:初期作为助教活跃课堂氛围;中期将能独立完成部分教学任务;最终目标是构建覆盖课前课后的智能系统化教学体系,为教师减负,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