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0 日消息,行业媒体 Business Insider 于 11 月 7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 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表示,OpenAI 正在寻求“直接向其它公司出售计算能力”的方法,暗示 OpenAI 将和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的云服务直接竞争。
他明确指出,公司预计到 2025 年底,年化营收(ARR)将超过 200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1425.56 亿元人民币),并计划到 2030 年将这一数字提升至数千亿美元。
为支撑这一增长,OpenAI 计划在未来八年内投入约 1.4 万亿美元(注:现汇率约合 9.98 万亿元人民币)用于数据中心建设,这一规模空前的投资承诺凸显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野心。
奥尔特曼在 X 推文中写道:“我们也在探索更直接地向其它丫公司(和个人)出售计算能力的方法;我们非常确信世界将需要大量的‘AI 云’,我们很高兴能够提供这项服务”。
这一表态强烈暗示,OpenAI 正考虑转型成为独立的云服务提供商,此举将让其直接加入到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和谷歌云等云计算巨头的市场竞争之中。
OpenAI 此前从未如此明确地提及构建此类业务。公司此举不仅旨在澄清社交媒体上的误解,更重要的是,它回答了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OpenAI 将如何为其近期签订的、价值超过万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协议提供资金。
该媒体指出,成为主要的云服务提供商,能够为 OpenAI 提供一条相对快速的途径,OpenAI 可以通过出租计算资源来收回其在 AI 芯片、网络设备及大型数据中心上的巨额投资。
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因其能够通过基础设施投资获得显著回报,被视为强大的“印钞机”。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等公司当前已拥有成熟的云业务模式,能够有效支撑其基础设施支出并产生可观收益,因此投资者对它们的担忧相对较少。
相比之下,那些没有云业务的公司,其未来前景则显得更为不确定。以 Meta 为例,尽管该公司也投入巨资建设数据中心和技术设备,但由于缺乏云服务,其在巨额投资上实现快速回报的途径并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