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6 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今年将大量精力投入了公司机器人业务,并成功推动股东批准其新制定的价值 1 万亿美元(注:现汇率约合 7.09 万亿元人民币)的薪酬方案。然而,与此同时,特斯拉核心业务 —— 汽车销售的前景却日趋黯淡。
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11 月 26 日发布的最新数据,特斯拉 10 月欧洲销量同比骤降 48.5%;今年迄今,其在该地区销量累计下滑约 30%。值得注意的是,同期欧洲整体电动汽车销量却逆势增长 26%。美国研究机构 Visible Alpha 预测,特斯拉 2025 年全球交付量将同比下降 7%(2024 年已微降 1%),尽管其第三季度交付曾创历史新高,但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消费者赶在 9 月 30 日联邦 7500 美元(现汇率约合 53185 元人民币)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前集中购车的“冲刺效应”。
分析指出,欧洲市场的不佳业绩表明,自去年年底马斯克公开赞扬极右翼人物引发该地区抗议活动后,特斯拉销售所遭遇的动荡不会迅速反弹。近几个月来,马斯克在政治问题上相对保持沉默,但特斯拉的欧洲业务并未复苏,这意味着存在更根本的问题。
就在 2023 年,特斯拉的 Model Y 还是全球最畅销的汽车,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但分析师表示,随着竞争对手推出了一系列经过改进的电动车(往往价格更低),而特斯拉有限的车型阵容已经显得陈旧,特斯拉的销量排名有所下滑。
去年底,马斯克曾向股东预估 2025 年车辆销量将增长 20%–30%;今年 1 月,公司虽表示有望恢复增长,但未提供具体指引;至第二季度,该预期被悄然撤回。今年 10 月,特斯拉再度改口称:未来增长“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及公司自动驾驶技术落地进度与产能爬坡速度”。
特斯拉在欧洲的困境尤为严峻。当地售价低于 3 万美元(现汇率约合 21.3 万元人民币)的电动车型已超十余款,且仍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一批设计新颖、产品矩阵丰富(涵盖纯电、插混及燃油车)的中国品牌正加速进军欧洲市场。
路透社采访的多位分析师认为,特斯拉在欧洲短期难有破局之策,其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仅有 Model 3 轿车与 Model Y SUV 两款。尽管公司近期推出了低配版 Model Y 以刺激销量,但竞品攻势已势不可挡:仅在英国,当前在售电动车型便超过 150 款,来源品牌纷繁多元,其中不乏崭露头角的中国新势力。据电动车导购平台 Electrifying.com统计,明年预计将有至少 50 款全新电动车型上市,“而其中无一出自特斯拉”。该网站首席执行官金妮・巴克利直言:“这 50 款新车里,没有一款是特斯拉。”
更严峻的是,10 月,中国比亚迪在欧洲销量达 17,470 辆,超特斯拉同期销量两倍;而德国大众集团今年前三季度纯电动车销量达 522,600 辆,同比激增 78.2%,为特斯拉同期销量的三倍,这一反差鲜明揭示了特斯拉在欧洲电动车市场主导地位的急剧衰落。
需指出的是,大众的电动转型曾长期蹒跚不前,即便在 2017 年“柴油门”丑闻后全力押注电动化,仍一度被特斯拉大幅甩开,其前任 CEO 甚至公开表达对马斯克公司的深切忧虑。如今情势逆转。“对埃隆・马斯克而言,挑战不仅来自其自身产品与中国车企,”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CAR)负责人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指出,“更大的问题是,欧洲车企已真正赶了上来。”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同样不容乐观。虽下滑幅度不及欧洲,但特斯拉 10 月在华交付量跌至三年最低,同比下滑 35.8%;今年前 10 个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 8.4%。其正面临奇瑞等老牌车企焕新升级,以及小米等新势力的猛烈冲击,后者 6 月推出的 YU7 车型迅速成为 Model Y 的有力竞品。
在美国,特斯拉 9 月销量曾因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前的抢购潮而短期冲高 18%(Motor Intelligence 数据),但 10 月即急转直下,同比大跌 24%。汽车业高管普遍预计,美国电动车市场将持续低迷。
值得留意的是,部分传统车企(如通用、福特、本田)正缩减电动车车型规划与工厂投资,或为特斯拉腾出一定市场空间;此外,特斯拉近期推出的、降价约 5000 美元的新版 Model Y 与 Model 3 入门车型,亦有望助力其稳住市场份额。然而,多位分析师强调,若要实质性提振销量,特斯拉亟需一款全新车型。现实是,在马斯克战略重心已转向自动驾驶“机器人出租车”(robotaxi)与人形机器人之际,面向人类驾驶员的新车型研发几乎难觅踪影。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马斯克新获批的天价薪酬方案,并未设定高增长销售目标:只要特斯拉未来十年年均交付量达到 120 万辆(较 2024 年实际交付量低约 50 万辆),并实现股价上涨,他即可解锁数十亿美元奖励。这一门槛之低,恰折射出公司当前增长动能之疲弱。